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两会聚焦丨教育信息化热点建议有哪些?

作者:发布时间:2021-03-11浏览次数:

2021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对于教育领域,提出多种建议,引起众议。其中不乏关于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提案、议案,涵盖教育信息化、高校在线教育平台、网络安全教育、电子产品管理、人工智能教育……涉及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更多观点,一起来看↓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林忠钦委员:主动应对全球疫情挑战 加快推动教育变革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建议: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总结“混合式”教学的经验与不足,针对瓶颈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既要加强教育专网、校园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加强教育教学大数据平台建设,助力解决当前的知识结构和传授方式相对固化、跟不上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紧迫问题,创新变革现有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用数字化方式对教育教学进行场景再造、管理再造、服务再造。

  周清和代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清和建议:将基础教育信息化明确纳入教育公共服务范畴,搭建“互联网+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互联网+基础教育”课程资源体系,建立免费的教学视频资源库,免费向全国的中小学生开放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建。

  同时,加大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学设施投入,依托“三通两平台”,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智慧教室;以市县为基础,制定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成长引领计划,培养适应“互联网+教育”教学方式的教育技术专业队伍。

  王涌天委员:在线教育的主动权不能掌握在资本手中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王涌天建议: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要联动起来,加强对在线教育公司的监管,确保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对在线教育服务机构的办学资格、教学内容、教师资质、教育质量进行数字管理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智能化采集和分析,利用“互联网+”手段加强对校外在线培训机构准入、备案审查和综合治理。

  针对国内不少地区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网络不稳定、网速不够高的问题,王涌天建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应尽快将中小学教育专网的建设列入国家新基建项目规划,夯实部际和区域间协调机制,顶层规划、分步建设、分类实施、分级投入。

  罗鹏代表:建议互联网及大数据通识教育列为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基础课程

  全国人大代表、玉蝶控股集团董事长罗鹏建议:互联网及大数据通识教育列为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基础课程。倡导贵州省全省推广互联网及大数据通识性课程,先试先行,之后逐步面向全国。在教学教法上,逐步开展及带领学生承接企业需求来增加实践,高校同步实现微课、特色课、精品课等相关课程线上共享。

  李东艳代表:为校园食品安全插上“数字翅膀”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李东艳表示数字技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数字餐饮’能与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深度融合,使原来不能近观的食物生产过程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再现。她建议:应积极挖掘数字技术潜力,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给校园食品安全打造“数字防火墙”。

高校在线教育平台

  高校之间的课程共享、学分互认并非新生事物。总体上看,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文件,我国的不少地区的高校之间、大学城的高校之间都签署了不少相关协议,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但是,全国范围内尚未有效形成高校之间优质课程资源大规模共享与学分互认。

  汪小帆委员: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促进高校优质课程大规模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他建议:教育部门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高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优质课程大规模共享,为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马瑞燕代表:搭建全国统一的平台 共享线上优质课程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马瑞燕建议:由教育部牵头,整合高校现有20多个线上平台的3万余门课程,搭建统一便捷的在线教学资源共享大平台,方便广大师生查询、学习、共享丰富课程资源;尤其是5000余门一流金课、精品课、共享资源课等优质资源,不能束之高阁,应以共享的理念、便捷的方式、合适的价格、科学的管控、畅快的运行、正确的评价等共享运行,最大限度发挥其社会价值。

  安然代表:促进大数据技术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使用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安然建议:全面推动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使用。一要开展教学分析与教学计算,充分利用好大数据手段推动国际中文教学现代化。二是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各部委职能部门牵头,鼓励高校和民营企业积极合作,建设体系化的优质中文数字教育资源库,建立互联互通的数字资源云服务体系。三是建议打造中文在线教育品牌,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改革工作深入。

网络安全教育

  未成年人是网络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但也容易成为网络安全问题受害者。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使用手机作为上网工具的占比高达93.9%。

  胡卫委员:研发网络安全通识读本,为儿童撑开保护伞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胡卫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联合研发网络安全通识读本,将涉及网络安全主题的相关内容,有机整合进现有课程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式而系统的学校教育,整体提升我国儿童数字素养,切实增强儿童网络风险防控意识。

  肖新光委员: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安天科技集团首席技术架构师肖新光建议:要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加强我国网络安全防御机制。首先要加强全民的网络安全基础认知,其次是增强信息化工作者的网络安全认识和技能,再其次才能谈到更好培养职业的网络安全工作者。

电子产品管理

  目前使用电子产品的低龄化、重度化、泛滥化日益严重,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影响,“13689”现象严重。即幼儿的近视率达到10%,小学生近视率达到30%,初中生近视率达到60%,高中生近视率达到80%,大学生近视率达到90%。

  黎霞代表:建议开发未成年人专用手机及专用网络、软件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百浩律师事务所主任黎霞建议:国家扶持相关手机生产商开发未成年人专用手机,限制未成年人每天使用手机登陆网络的连续时长与累计时长,避免其过度沉迷手机,影响身心健康;未成年人专用手机必须且只能使用未成年人专用网络、软件,不能登录其他网络,不能下载其他软件。

  吴明兰代表:立法规范儿童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建议:从立法角度切实规范少年儿童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强制规范电子产品生产商采取技术手段或专门生产儿童电子产品,控制少年儿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切实规范和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对少年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应当履行监管和引导义务,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各自的监管职责和引导功能;切实规范电子产品对少年儿童的严格销售限制。

  刘宁委员:警惕PPT对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建议: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重新审视学生记笔记、教师写板书的重要意义,不能过分依赖PPT,应更加注重学生听、说、写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淡化PPT在教师职称评定、教学比赛、公开课中的权重,不要助长PPT带来的形式主义风气。

人工智能教育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深刻改变人们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在推动就业结构优化升级。代表委员也关注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蒋昌忠代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建议:将人工智能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统筹部署、推动落实,统筹多部门协同形成人工智能教育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管理链等环节,鼓励并引导国内一线企业深度协同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完善人工智能教育政策制度体系,采用教育牵头、跨部门协同的方法规划治理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政策。

  胡卫委员:滥用“人脸识别”破坏教育生态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认为人脸识别主要应用在学生签到、门禁的场景中,同时还作为家校联系的一种手段,但是这些场景不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也是可以的,完全可以用人工代替。

  他表示按照人本主义教育学的理论,老师和学生在学校里应展现真实的状态,老师应该无条件接受学生的缺点和问题。但是在一个满是镜头和人脸识别监控的环境里,学生可能出现表演型人格,表现得表里不一。

  整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综合来源:新华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工人日报、广州日报、互联网教育国家工程实验室等



来源于:中国教育网络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